筑坚强堡垒 树先锋形象 促科学发展
热词排行:柠条塔 陇县 龙华 扶风 勉县
陕西旗帜网
Sxdjb.com 陕西旗帜网
白河 特色农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时间:2020-01-10 10:25:52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程伟 杨晓梅 王琛

 

 
 
白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境内没有一块百亩以上的自然平地,25度以上的土石区占了全县总面积的95%以上。然而,白河人民大力发扬“三苦精神”,通过修田造地,将“石坎坎”变成了“金碗碗”。
目前,全县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园区115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81个,累计带动贫困户4544户14611人,户均增收3000余元,把贫困户嵌入到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链条上。
现代农业园区    助力产业振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9年9月22日上午,“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康五大产业庆丰收系列活动在白河县天宝现代农业园区举行,冷水镇三院村、麻虎镇十里社区、西营镇天逸社区作为分会场迎来八方宾客。文艺汇演、农特产品展销、农民趣味运动会、美食品鉴、瓜王评选等丰富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和游客前来共庆丰收。这场盛会的背后,是白河县近年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2010年8月,白河县兴达公司董事刘和兴、李自言、李自有,在仓上镇天宝村连片流转6000余亩土地,投资建设了天宝农业园区和山下的裴家社区。他们积极探索山地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对昔日的乱石窝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修建水平石坎梯地,目前已投资1.5亿元完成土地修整500余亩,建成了示范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政府还规划70亩河滩地建设农村社区,集中安置了500户2500人。
为了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他们采取园区务工、回收农产品等方式,让当地农民变为园区的产业工人,达到了增收的目的。
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天宝现代农业发展的这种模式实现了移民搬迁与产业配套,工商资本与农业资源融合,项目建设与企业经营的对接,有效破解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土地怎么办”三大难题,形成了具有白河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天宝模式”。
1月7日,在白河县茅坪镇茅坪社区的香菇大棚里,工人们正在采摘香菇。不远处,采摘好的香菇成堆摆放,等待着烘烤成干香菇。企业法人凡文勇一边打开香菇堆旁2米多高的烘干箱,一边介绍着这个刚刚添置的新设备。
凡文勇的香菇园区通过资金整合、流转土地、聘用贫困户务工等方式,实现土地、厂房、菇棚、设备、工人从无到有,流转的土地由20多亩增加到50亩。这样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白河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模式的成功及经验的推广。
保住绿水青山    才有金山银山
每年春季,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都是满眼迎绿,茶韵飘香。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就坐落于此。沿途碧绿的茶园随公路两旁铺开,歌风茶园栈道与亭台相连,茶壶样式的雕像喷泉宛若游龙悬在茶园上方。
1999年,白河县歌风春燕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从高用“两口锅”开启了制茶之路。他从只有两口炒茶锅的家庭小作坊起步,一步步发展成为如今集茶园、茶叶加工、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改变了这里曾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造成的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
2016年,园区引进了一种叫非洲雁的除草雁,这种雁吃草很厉害,且只吃草不吃茶叶。该公司通过学习调研,以每只380元的价格一次性从外地购进300多只非洲雁,除草效果立竿见影。不仅如此,雁的粪便留在土壤里,成为很好的肥料,为生产有机茶形成良好的生产环境。如今,该园区的3000余亩生态茶园中,通过有机认证的400余亩。双喜村的变迁,是白河县实施生态建园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白河县用活国家政策,在冷水镇三院村探索出“还山上生态林,建山下新家园,创社区新工厂,育时代新农民”产业发展模式。全村275户1070人搬到了山下安置社区,山上4000亩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建设核桃、牡丹、芍药生态产业示范园,社区建设了核桃和油用牡丹加工厂、制衣厂等社区工厂,由村党支部牵头,与5家经营主体和160名搬迁劳动力签订双向绑定协议,带动群众脱贫。
三院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汉芬就是生态建园的受益者。2019年,周汉芬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后,每年可领取5000元护林员管护劳务费,家里的3亩山地种上了桑树,并享受政府退耕还林补贴375元,家里还养了2头猪和20多只鸡,种了两亩玉米,享受产业奖补820元,年收入达3万余元。
保住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该县大力完善农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茶叶产业为龙头,以碧山绿水为基调,实现了集公路交通、水利设施、防护林网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融合配套。全县初步形成了“山水碧、茶果香、平坦大道绕山庄,林成荫、树成行、农家楼院林中藏”的格局。
实施“三变”    增加发展活力
位于茅坪镇田湾村的白河县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是最早开始进行“三变”改革的试点。2012年,外出务工获取第一桶金的村民汤海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对全村适宜种植茶叶的2000亩土地进行了流转,在县农业农村局及林业局的指导下,按照标准化茶园建设要求,建成标准化茶园1800亩。
为了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不返贫,该合作社将建好的200亩茶园,根据贫困户的劳动能力强弱,免费租给54户不能外出务工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户的茶叶,由合作社以保护价统一回收,每亩可收入2500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家住田湾村九组的胡长贵,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上学的女儿,妻子黄显娇患有重度糖尿病。作为家中仅有的劳动力,胡长贵长年扎在贫困的泥潭里,迈不开步,脱不了身。
“‘三变’改革试点彻底让我脱开了身。”胡长贵介绍,他不仅领到了股金证书,还将家里的1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并在茶园里当了产业工人,每年务工收入加流转费就有1万多元。
在白河县田湾生态茶园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田湾村发展茶园4000余亩,吸纳106户贫困户入社,让30名贫困群众成功转变为“股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重点推荐
最近更新
热点信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给我留言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时空中国 | 免责声明 | WAP
时空中国策划制作 陕西旗帜网2015第一版  法律顾问:陕西标典律师事务所 郭雪平主任  陕ICP备15004772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