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坚强堡垒 树先锋形象 促科学发展
热词排行:龙华 柠条塔 陇县 紫阳 扶风
陕西旗帜网
Sxdjb.com 陕西旗帜网
黄龙:农业托管 托出农业转型艳阳天
时间:2022-11-30 09:37:40  来源:农业科技报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国家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和完善,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镶嵌在黄土高原的绿色之星,正沿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道路,聚集现代农业发展的托管力量,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迸发出农业创新繁荣的巨大潜力。

农业托管“托”出农民好日子

 

黄龙县是典型的农业县,面对土地种植劳动力短缺,年轻人不愿意种地、不会种地等问题,黄龙县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夯实粮食丰收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度擘画农业生产托管蓝图。

 

  今年秋收关键期,家住三岔镇长石头村村民田伟东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忙着秋收。“这两年,我家的地是全过程生产托管,从春到秋,从种到收,打一个电话,种子、化肥、农药,再加上春种、收割,一条龙服务。花点‘小钱’,收成归我,收入还增加了不少。”田伟东对农业生产托管给出了“省时、省心、省力,还能增加收入”的“三省一增”评价。

 

  今年56岁的王海勤,是三岔镇四条梁村村民,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种地越来越吃力。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多次劝他把土地流转出去,享享清福,他却一直舍不得家里的地。“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哪能转给别人呢?”在王海勤看来,守住土地是农民的本分,对于流转土地,他相当排斥。但在听说农业托管,农户不放弃土地经营权,企业、合作社作为服务主体,每亩地收取托管佣金;并从种到收每个生产环节都由合作社负责保证粮食产量后,王海勤便改变观念,将自己的50亩玉米选择了农业托管服务,当上了甩手掌柜,还取得了不错的收入。“今年的收益相当可观,玉米收入9万元,苹果收入8万元,比上班的收入都高,日子越过越好。”谈起收入王海勤笑得合不拢嘴。

 

农业托管“托”出农业新模式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通过土地集中托管,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让农民‘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的良好局面;也让企业、合作社能够采用先进农作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装备作业能力,从而降低生产作业成本,让企业、合作社能够集中精力把地种好。”黄龙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罗叶军说。

 

  这几天,黄龙县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们正忙着收割玉米,合作社今年托管的9600亩玉米成熟,要给农户收回家。

 

  “目前,合作社拥有国内外大中型机械41台,配套机具120余台件,今年起,通过村集体牵线搭桥和村民签订玉米生产托管协议,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犁地、旋地、播种、喷药、收割、秸秆回收、深松,均由合作社负责,农户一亩地只出173元。”合作社理事长任海平告诉记者。

 

  现年45岁的任海平,也是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村乐浩家庭农场农场主,站在宽敞的牛棚里,看着100余头黄白花色相间的西门塔尔牛正悠闲地吃着草料,眼里溢满了浓浓的幸福感。

 

  2018年,任海平创办了乐浩家庭农场,因经营有方相继被认定为黄龙县示范农场、延安市示范农场。

 

  “农场成立以来,机械化配套设备前期投入较大。所以成立了合作社,尝试新业务土地托管。同时还搞了养殖,合作社回收玉米秸秆用于养殖,村民每亩增加10元收入。利用牛产生的粪便加工成有机肥直接还田,用于周边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绿色循环的生态产业链。”任海平说。

 

  任海平表示,农业必须向立体要效益、向循环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标准化和规模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

 

  近年来,黄龙县创造性实施以“两委托、两跟进、一保障”为主的农业“大托管”模式,种地效益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给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来了机遇。

 

  距离三岔镇40公里的界头庙镇,也在托管农业的大浪中探索出自己的模式。

 

  田散地瘦成本高,缺人少技收益低,是界头庙镇曾经的面貌,依托成立的合作社,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模式,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农业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土地托管模式,界头庙村45户群众转变了观念,托管了玉米2458亩,走出了一条“村民有钱赚、集体有‘活钱’”的致富新路子。

 

  “自从建立合作社,对于老百姓来说种地方便了,从种到收基本全部由合作社管着。一亩地比起市场价格省了100元;对于村集体来说,今年共签订合同6000亩,村集体有了可观收入,既富了群众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界头庙村支书吕玉臣算清了这笔账。

 

农业托管“托”出农业新气象

 

据了解,黄龙县现有耕地面积27.2万亩,人均耕地8.51亩,粮食种植面积13.6万亩,人均粮食种植面积4.25亩。截至目前,实施社会化托管服务6.56万亩,其中玉米3.96万亩、大豆2.1万亩、油料0.5万亩,覆盖群众1925户,农户亩均节省成本160元,亩均增效180元,共计增收2230万元。

 

  如此喜人的成绩,正是1+X组织前移、服务前移的“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玉米社会化保姆式模式带来的。这也是黄龙县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到“藏粮于服”,提高种粮效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藏粮于服”增加播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生产优质粮食,保障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公里”,带动小农户步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

 

  “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合作社、企业提供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形成了既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又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新路径。合作社专业化的技术装备,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力强,可以有效解决部分农户缺乏科学使用农资、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先进技术的困难。合作社、企业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采用先进农作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从而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促进了黄龙县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黄龙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健说。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需要,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黄龙县通过土地托管试点,解决了种地‘兼业化’‘老龄化’问题,规避了土地流转高地租导致的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弊端,为解决撂荒地、低效果园整治复耕、旱地扩种复种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下一步,黄龙县委、县政府将认真落实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提升土地托管服务水平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健全完善土地托管服务体系,提升土地托管服务能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积极围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转型发展,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民的‘多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走出一条具有黄龙特色的农业生产新模式。”黄龙县县长陈斌说。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重点推荐
最近更新
热点信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时空中国 | 免责声明 | WAP
时空中国策划制作 陕西关注网2021第二版  法律顾问:陕西标典律师事务所 郭雪平主任  陕ICP备15004772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