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周至县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依托农业企业免费为专家人才提供试验田、住宿场地,推动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培训融合发展,铺就乡村振兴“兴农路”。
让科研成果直通田间地头
“我们的技术跟不上,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不了解”,猕猴桃产量增长慢,品质难以提升,成为广济镇永红村种植户杨广峰面临的难题。
如何突破技术瓶颈,让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科技小院成为破题解忧,架起人才与产业、技术与实践的纽带。周至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业局、县科协、县科工局等部门以建设科技小院为突破口,面向企业、合作社、新农人等一线农业群体,收集问题需求,明确技术攻关方向。
科技小院入驻专家团队作为解决农业科技问题的“智慧引擎”,通过开展技术研究,组织技术服务指导,及时解决涉农企业及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以编印实用技术科普资料、录制短视频的方式,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陕西幸福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猕猴桃科技小院里,培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引进中科猕砧系列砧木及新品种15个,繁育中科猕砧1号砧木10万株,良种大苗5万株。目前,三个科技小院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89场次,解决全职配方施肥、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问题400余条,带动农户100余户,受益群众人数3500人。同时,在科技小院的带动下打造猕猴桃示范基地12个,实现老园产能提升20%以上,推广技术500亩以上。为产业优质高产增添了保障,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合作框架
在西安树桂果业有限公司科技小院,猕猴桃变身无添加果干、果片……
2023年5月,周至县树桂果业有限公司引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敏教授带领的分子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研究团队,聚焦现代消费者对天然健康食品的需求,通过天然无添加的物理处理与自然发酵技术,创新性开发了无色素添加的猕猴桃片加工工艺,解决了猕猴桃涩味去除、营养成分最大保留以及产品保质期延长等问题,产品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
“我父亲那代人就开始研发猕猴桃深加工产品,但还没有开发无添加猕猴桃果片,现在我实现了这一步的跨越。”树桂果业总经理齐斌说。该企业在线上与良品铺子、马小养、憨豆熊等公司合作,实现产业品牌化发展。
科技小院就像一个金字招牌。周至县建立了“政府+高校+企业”的三方合作框架,借助陕科大、西农大等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开展多元化、高质量合作,用专业水准、科学技术,在延伸产业链、农产品转型升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源头活水。科技小院在赋能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为科研教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解决更多猕猴桃发展的难题,提高果农的收入,让周至猕猴桃产业品牌更响,这样我的工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作为90后的女孩子,焦健青《猕猴桃优质大苗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西安英才计划”菁英人才创新项目,入选西安市地方级领军人才。在科技小院,卢浩的原色珍馐猕猴桃片研究开发、雷鸣的珍稀食用菌一体化高效节能循环生产研发均荣获“西安英才计划”青年人才创新项目。
截至目前,科技小院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专家教授、科研人才20余人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服务150余次,培养培训关键岗位技术人才、乡土人才300余人,组织村后备干部到科技小院学习80余人次,科技小院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的作用不断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