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金周”的新闻,总给人一种“人在旅途”的感觉。你匆匆看到的,也许只是最美或者最丑的一个街角,但在车窗里却被当成了城市的全貌。而宝贵的长假,不仅些许减少了人们出游和相聚的时间饥渴,也终于提供了面面相对的机会。于是,从屠呦呦到TPP,从青岛大虾到福建省长,各种话题伴随着我们各自对国家和民族的理解和心情,从国庆酒桌一直延续到单位食堂。
当然,国人赴日旅游的话题从来不会缺席。据说,这次长假国人赴日旅游相当火爆,有消息称今年中国赴日游客会是去年的1.5倍,预计将突破400万,人均消费1.5万元。看着日本满大街、甚至占领了高速休息站的中国游客,看着那挤满屏幕的马桶盖、甚至感冒药的日本商品,很多人义愤填膺,甚至恨不得直接把“不爱国”的印记扣在不争气同胞的护照上。
我其实很理解这样的心情。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侵略过中国,但直到今天,还时不时有日本人出来用各种方式粉饰遮掩、颠倒黑白,加上各种领土和经济上的摩擦,再加上日本修改安保法架空和平宪法,肯定会刺激包括中国在内的受害国民众的排斥和抵触。有位旅行社的师兄曾告诉过我,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间的旅游热情发生了断崖式跌落,就是这种客观心态的作用。因为爱国情感做出某种自控和自由表达,这种情感完全是正常的。如果能允许别人也说说话,不给任何人扣帽子,这种情感可能会更健康。
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把气撒在去日本旅游和购物的人身上,这涉及到对国家来说同样重要的价值判断。一个全力建设“一带一路”、致力推动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国家,一个因开放而改变、因合作而带来更好生活的民族,难道容不下一些自由选择、用脚投票的消费者?在全球化时代,跨国旅游、消费都是正常状况,把赴日旅游与支持日本联系起来,看起来道理很简单,实际上却有点过于简单了。
今年日本游的增长,其实只是2010年以来的恢复性增长,也有中国拓展消费能力的贡献,还有日元汇率走低的外因。事实上,如果我们放眼全球,欧洲、韩国、美国,凡是有中国人的景区,哪里没有掀起一股购物旋风?对比之下,中国游客的规模和购买力确实惊人,但并没有达到买空日本的夸张程度,因此也不存在抵制赴日就能困死日本的可能。出口型经济,靠的是硬质量和软服务,不可能建立在别人“卖国”的基础上。
赴日购物就是卖国,抵制日货就是爱国,这样的判断或许来自于真挚的情感,但并非真正利国利民的“打开方式”。说起抵制日货,韩国人比我们认真得多。韩国现代刚起步时,质量比不上日系,很多日本人嘲笑那是“风中的本田”。现代坚持所有质量参数以日系为标准,并且发展差异化竞争。现在早已经在业务用车领域遍地开花,悄悄领先了日系。这,才是最正确最合理的抵制方式。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堪称“三大神器”,也是当时很多中国人出国必购的奢侈品,但很快,我们就有了海尔等一系列国产货,格力现在都把日本家电名牌大金都合并了。而日系汽车、数码相机、化妆品也都经历了类似的过程,不是中国已经掌握了相近的生产能力,就是相关产品已经实现了本土化。而反观日本的很多产品,翻过来都能看到“made in china”,以至于有段时间陷入了赴日没啥可带的尴尬。这,也是最正确最合理的抵制方式。
在平的地球上,只要有一点隆起,就足以突破。中国坐拥巨大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生产能力,只要应对得当,永远会立于不败之地。国庆虽然过了,但还是值得为中日印尼高铁竞标的结果干一杯,也不妨好好分享和研究一下国人从日本买回的产品。最近一些年消费者突然盯上的马桶盖、感冒药,恰恰是给国内消费市场点亮的导航灯。相信用不了几年,马上就会有中国企业改进生产或者合资引进类似产品。其实,赴日购物新的火爆点,体现出的不仅是日本制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优势,也是暴露在中国制造战车面前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