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练就过硬作风,关键在于练好“抓常、抓细、抓长”这“三抓功”。
抓常,是要让作风成为日常“标配”。日常工作中的点滴作为,最能折射作风成色。犹如一日三餐,不可或缺。作为党员干部,每天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群众竭诚服务,耐心解答问题、高效办理业务,这看似常规操作,实则是作风的直接映照。基层干部常态化走访调研,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困难,而非等到问题堆积如山才行动,让为民服务成为日常习惯,而非心血来潮的“一阵风”。只有把作风融入日常,贯穿于每一次任务执行、每一个工作环节,才能真正做到以常为基,稳固作风大厦。
抓细,即对作风问题“斤斤计较”。“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风建设更是如此。一个标点符号的差错、一次服务中小小的疏漏,都可能成为群众眼中作风不良的“把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的微小问题关乎群众生活的服务力与舒适度,背后反映的是职能部门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们只有用心、用力、用情地把每一件小事做精做细,才能从细微处堵住作风漏洞,彰显出为民服务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
抓长,需关注作风建设的持久续航。作风问题易反复,绝非一劳永逸之事,必须构建长效机制“系紧风纪扣”。一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出台严格规范干部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拓宽监督广度与深度,让作风问题随时“现形”。另一方面,持续深化作风教育,定期组织干部学习先进楷模事迹,汲取奋进力量,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警钟长鸣。如一些地方推行的作风建设“季度巡检”“年度评议”,通过常态化考评督促干部持之以恒正作风,以长抓不懈确保作风建设行稳致远。
练好“三抓功”,永远没有“休止符”,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各级干部当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在抓常中沉淀作风底蕴,在抓细中雕琢作风精度,在抓长中筑牢作风防线,以过硬作风砥砺奋进新征程,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在清风正气中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