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梦开始的地方
时间:2018-06-15 12:59:35 来源:陇县县委组织部 作者:魏廷璋
在黄土高原腹地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有一个梁家河村,周围沟壑纵横,干旱缺粮,曾经是一个环境恶劣的陕北小山村。但就是这样一个村子,不但在70年代诞生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更走出了共和国的领导人,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泉。梁家河既是少年习近平梦开始的地方,更是激励广大中华儿女奋力实现中国梦的扬帆起航地。
家河是知青圣地,需要用足迹去丈量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梁家河》是一本书,需要用心扉去品读那里的每一个故事。伟大的时代会造就伟大的领袖,也会诞生伟大的作品。长篇纪实文学《梁家河》的横空出世,带热了当下略显冷清的读书市场,留下了不朽的传奇经典。它有一种魅力,一听书名就想买,一读就欲罢不能。《梁家河》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语言生动,通过阅读让我们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鲜为人知的一面,他身处逆境却愈挫愈勇,四十多年始终如一的爱民情怀。醉心书中,仿佛在与智者对话,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犹如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泪别梁家河”章节里,有一幅拍摄于1975.10.8的欢送习近平入学留念的黑白照片,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四十多年前。习近平是插队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漫长的七年知青岁月,他也迷惘彷徨过,思考过“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但淳朴善良的梁家河乡亲收留他、爱护他,使他逐渐渡过了难关。为了回馈乡亲们,他带领群众修沼气、打淤地坝、挖井,办扫盲班、铁业社、代销点......从一个懵懂青涩的少年成长为一心为民、备受爱戴的青年党支部书记。考上清华大学是他一生的梦想,梁家河的乡亲们也知道这张录取通知书来得有多么艰辛,不能因为不舍把他留在村子一辈子。离别的那天上午,他刚一开门,看到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挤在了院子里、道路旁,大家拿着红枣、小米,有吃的有用的来给他送行。乡亲们百感交集,既为他考上清华大学而高兴,又为梁家河离开这么一个好支书、好后生而难过。习近平一下子就落泪了,渐渐地人群中哭声越来越多了,乡亲们的心与他的心紧紧地纠在一起。他流着泪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不走了,就在这儿扎根一辈子!”一位“小伙伴”怕他心软真的不走了,对着他吼,习近平这才依依不舍地走了。那天,乡亲们没有一个人再去干活,送别的队伍一直走到村外十多里远才渐渐散去。梁玉明、石春阳、张卫庞、吕侯生等12个人更是步行40多里送到了延川县城。在那个年代照相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平日一贯节俭的大家那天大方了一把,凑齐了5元5角钱,还坚持不让习近平出,这才留下了这张充满温情的珍贵历史照片。带着对梁家河深深的牵挂习近平踏上了离开延安的列车,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在梁家河生根发芽,那里的乡亲们也从不曾忘记昔日的知青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基因,他与梁家河百姓的鱼水情深深感动了每一个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干群关系!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总书记热爱学习、百折不挠、一心为民、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让梁家河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田,与祖国一道共创属于新时代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