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昨天,我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最高规格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致以节日的祝贺。这是我国继1979年后时隔36年再次对这一群体进行最高规格表彰,此前我国已7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表彰劳模。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2064人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授予9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工李万君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宣读倡议书,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发出倡议,用劳动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争做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劳动者。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
李克强主持大会,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刘云山宣读表彰决定。
讲话亮点
多创造岗位多增加报酬
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习近平发表了5000多字的朴实讲话,以示国家对劳动的重视,对劳动者的重视。
在讲话中,习近平发出四点倡议: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和不断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促进人民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习近平表示,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质量,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习近平强调,我国工人阶级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
另外,习近平引用了一句“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古语出自《左传》,讲的是“勤劳就不会缺少衣食”这个最朴实的道理。
综合新华社 中新社
>>专家解读
改革关键期更需积极劳动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姚力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多元化的社会诉求、嬗变中的国民心态、失衡的权利和义务,使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道德问题。这是中国再次以最高规格表彰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背景。
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表示,在一个人口大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过程中,高素质、讲奉献的劳动者显得格外珍贵。
习近平强调,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公方彬认为,这对当代社会弊病有所指。时传祥、王进喜式的劳模正在远离年轻一代视线。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将引领整个社会的积极劳动观。
综合新华社 中新社
历史沿革
一线职工劳模占比提高
2015年劳模评选表彰中,企业一线职工占企业人选的67.5%,比规定比例高10.5个百分点,比上届提高5.1个百分点;企业负责人占企业人选的16.9%,比规定比例低了3.1个百分点,比上届降低4.3个百分点;农民工占农民的30.4%,比规定比例高了5.4个百分点,比上届提高17.7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
>>我国劳模表彰史
至今,我国共7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名义对劳模进行表彰。
1950年、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政务院)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自上而下,全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劳模评选活动,劳模表彰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当选劳模成为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
1977年至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5次召开大会表彰劳模。专家认为,这是“文化大革命”后社会渐趋进入建设正轨的征兆,掀起劳模运动第二次高潮。
新闻加点料
中共先后7次“最高规格”表彰
算上今年这次,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的最高规格表彰劳模共有7次。
1950年、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政务院)先后两次开展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自上而下,全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劳模评选活动,劳模表彰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当选劳模成为激励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楷模。
1977年至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五次召开大会表彰劳模。专家认为,这是“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社会渐趋进入建设正轨的征兆。
从近年来惯例来看,基本上是五年开一次全国劳模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今年和2010年之前,国务院于2005年举行劳模表彰大会,同样是数位政治局常委出席,最高领导人讲话。
中国“劳模”变迁:从体力劳动者到创新领军者
从此次全国劳模评选表彰名单上看到,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各行业各领域创新领军人才受到青睐。表彰的人选中,1484人拥有专业技术职称,占总数的1/2。其中两院院士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0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6人;有1024人具有高级职称,技师、高级技师等高等级技术工人445人。
对先进劳模的表彰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劳模绝大多数是以工人、农民为主的体力劳动者,评选与劳动竞赛和计划生产相伴,符合当时生产的需要。当时较为典型的“劳模”有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受到刘少奇接见的掏粪工时传祥等。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社会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劳模的范围突破了单纯生产范畴,劳模结构拓展到了交通运输、财贸、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行业。例如,知名数学家陈景润,赴罗布泊考察时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等。
进入21世纪后,劳模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兴起带来了劳模结构的变化,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多,多样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与经济发展的特征越来越契合。今年,某互联网公司语音首席架构师贾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焖炉烤鸭技艺传承人白永明的当选,体现了这一趋势。
劳动模范,不只是“荣誉称号”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模工作,十分关心劳模生活和学习,先后出台了提高劳模退休金、对劳模进行奖励、保障劳模就业、安排劳模体检和疗休养的政策等。各省(区、市)也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劳模工作、提高劳动模范的待遇。
据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筹委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劳模评选的一条原则是: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具体的物质待遇,包括给他们一定数额的奖金,离退休的时候属于国营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会有一定的保障,对没有收入来源的劳模,生活上会给予补助。
各地也出台了对劳模的优待政策,例如四川省对于省级劳模就有一次性奖金、解决夫妻分居问题、住房优待、健康查体、疗养休养、生活补贴、优先录用等待遇。
北京市相关部门规定,凡是在北京市被评为全国劳模、现在仍为农业户口且有落户意愿的外省市农民工,均可视作落户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