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西安市规划局在官网发布《西安规划范围图》,将西安的规划范围分为主城区、都市区和市域三大部分。
城市规划,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决策。因为各种历史原因,西安的格局和张力一直受限。2017年,“托管西咸新区”这个城市大事件,让西安拥有真正“大西安”体量和格局。这一点,我们在《“大西安”的最后机会:省委书记破题西咸,废除表面“西咸一体化”》中,就已表明过观点。
这张低调公布的西安规划范围图,我们认为只是把“小西安”放大一号:范围到了,空间结构没变;版图有了,缺失“大西安”格局。
长安区纳入到西安主城区
这张图,首次将长安区和西咸新区部分纳入主城区范围。但是,咸阳只是在都市区,这个划分标准值得商榷。
主城区,一般来讲就是城市的中心城区,包括邻近各功能组团以及需要加强土地用途管制的空间区域,主城区是经济、文化、消费和人居中心区域。
城市的规划,与产业、人口、等级和规模有关。因国情不同,联合国通常将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定为特大城市。2014年11月,国务院通知规定: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作为特大城市,在功能定位上,中心城区总体上应以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商务为主体功能。
目前,中国城市发展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超级大城市化,比如上海、北京、成都、武汉等;二,在超级大城市带动下, 形成城市群和城市带。
亮灯指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评判指标。从西安的航拍来看,西安的主城区过于集中在二、三环以内。
但是,我们谈到西安,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判断,作为西北第一大都市、拥有857万常住人口的西安,它的能量和张力始终未能达到它应该有的能量级。当然,一座城市的发展有着太多的因素,但是城市规划却能看出这座城市的信念抱负。
比如,这张规划图发布之前,西安主城区默认是“城六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未央区、雁塔区和灞桥区(含高新区、经开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航天新城等部分区域)。
作为独立的“长安特别行政区”,关于公交车、出租车这些重要的城市标志,长安区的“独立性”被市民诟病。
实际上,由于西安行政区域划分和发展模式的不同,2002年就“撤县设区”的长安区,一直未曾纳入到西安主城区范围。管理和运作上,长安区被很多人戏称为“长安特别行政区”:这一点,从出租车、公交车等方面。秦朝当年,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长安区,为何独立在西安之外?所以,民间更是有个说法:西咸一体化,首先长安一体化。
是的,历史原因有很多。但是,也可能也反映出一个最根本的情况:上行下效!所以,这次将长安区纳入到“西安主城区”范围,希望是一个新的开始。
不能只是将“小西安”放大一号 | XI'AN
2017年3月9日上午,王永康向国务院总理展示“大西安空间图”,并提出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议。当日下午,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接:
“从现有情况来看,西安已具备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改委正在编制关中城市群规划,其中对西安的城市定位作了具体描述。这一规划批复以后,将把西安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接着我们将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贴士壹: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哪些发展特征?
①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
②是国家综合交通和信息网络枢纽;
③是国家科教、文化、创新中心;
④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⑤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
贴士贰: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有的五大功能:
①综合服务功能
②产业集群功能
③物流枢纽功能
④开放高地功能和人文凝聚功能。
国家中心城市,诞生于《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特指在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对于陕西,关中城市群用占全省23%面积,创造全省65%GDP和容纳全省60%人口。沿海、沿江地带,已形成网络型的城市群。但是,中西部省份(比如湖南、四川和陕西),强省会是必须之路。这个背景下,要求城市规划除要考虑功能、组团和区域外,也更要考虑到交通、产业和人口等因素。
西安发展面临的发展空间压力,制图/西安城记
西咸新区被西安托管,不是传统增加了面积,而是在城市群统筹和运作方面一体化。同时,也为西安增加了新的产业板块:
比如,沣东新城依托高新区构建“万亿科创大走廊”,利用优势,成为西安新的“超级新区”。空港新城,立足三千多万的年客流量,构建全新的“临空经济区”;秦汉新城,将演变成为城市的人居组团……更重要的,以西咸新区托管为契机的“西联”,可以开辟西安“第二主战场,实现真正的一体化。
那么,沣东新城、秦汉新城等区域,就应该纳入到西安主城区范围。若“双城时代”实现,就形成真正的多中心。对破解城市单中心结构和实现统筹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大西安时代的建议 | XI'AN
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这次,我们根据“灯光指数”,来看西安是否具备“国家中心城市”资格。
一城兴则全省荣,一城衰则全省哀。四川成都,再这方面做到了极致的整合。西安必须要走向区域超级大城市,必须要破除“小西安”和“小关中”的枷锁,这个没有其它选择。西咸新区纳入到西安统筹管理,它只是第一步。
中国城市灯光指数及西安的位置
某种程度上,城市夜晚亮灯指数,是一座现代城市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从这张卫星遥感地图上,作为单一城市,西安的亮灯指数还是比较高的。
图上看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胶东半岛,基本连为一片。成渝两大城市群,网状连接密集。令人惊讶的是,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密集度相当高。而成都,就是单中心城市下的环状之城。
成都夜景航拍图
与华南和华东等已形成庞大的城市群不同,由于自身区域、地理和制约,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均呈现明显的单中心结构。这意味着省会是一个省的发动机和心脏,“省会强则全省强”。大家对比一下,就能感受到这种现实:
“京津”城市群
当然,灯光是否能反映城市、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有人说,这也是现代与落后的最直接反映:除了灯光指数外,判断一座城市是否是中心,还要看人口的迁徙。一般来说,越是中心的城市,它对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大。
我们的建议
未来的关中城市群乃至陕西的发展,就是通过“大西安”这一个超大城市平台,在转型发展中进行全方位的资源配置。
2017年7月,陕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西咸一体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0年,西咸一体化将取得实质性进展,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建设加快推进。那么,这个背景下我们的建议:
1、要彻底建立“大西安”的城市布局:目前,成都代管简阳并开建第二机场,龙泉山就成为“超级中心公园”。目前,“小西安”是九宫格局,未来必须纳入咸阳,从行政、经济和产业一体化布局,形成真正的大西安都市圈的“双城”时代。这一点,这张规划图就没有显示,也没有进行划定。
2、要让“大西安”城市出现新格局:“大西安”格局下,城市产业、生活结构可能出现质变,呈现出“工业北进、科创向南、城市东扩,西安进入江河湖泊的大时代”局面。这样,也就形成了“北进、南控、东扩、西联、中优”的格局,便利城市交通、产业、人居和生态的布局。
3、打破曾经的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环线只是交通,而不是划定城区的界限。学习成都的“双城模式”:西安和咸阳主城区;西安范围,将主城区范围扩大至所有的核心市辖区,具体包括传统的城六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高新区、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秦汉新城)等。
对于这张规划图,我们认为只是将“小西安”放大,这样的“大西安”无法进入到“一山(秦岭)一河(渭河)双城(西安+咸阳)”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