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走进层峦叠嶂的丹凤县峦庄镇,天麻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传奇。从传统种植到智能温室的科技革命,从“土疙瘩”到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这个藏在秦岭腹地的小镇,正在谱写一曲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乐章。
在峦庄镇河口村,一座现代化的天麻产业园格外引人注目。4600平方米的智能温室大棚里,一排排菌床整齐排列,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等数据。
镇党委副书记闫钊介绍道:“我在基层待了15年,目睹了这里的变迁,如今种植天麻不仅省事,品质和产量更是翻了好几倍”。这个占地1250亩的产业园,它不仅是国内最大的菌种研发生产基地,更是辐射带动了全县2万多亩的天麻种植规模。
产业园的成功秘诀在于科技创新。园区引进中国科学院王秋颖教授团队和商洛学院博士成立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成功攻克菌种退化、连作障碍、袋料栽培等技术性难题,研发的“蟒岭红”系列菌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法宝”。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天麻经过精深加工,摇身一变成了天麻挂面、天麻酒、天麻精细粉、天麻药膳等高附加值产品,身价翻了好几倍。
这些科技赋能的“土疙瘩”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更催生了“农业+旅游+康养”的新业态。在天麻产业园周边,水面波光粼粼,青山绿水相映,蟒岭药园、果园、乐园和天麻立体种植示范园、秦岭天麻交易中心相继建成,与天麻观光走廊共同构成了一条农旅融合的黄金线路。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老林沟。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清澈的溪流从山间流过,形成白龙潭、黄龙潭、黑龙潭三处瀑布,宛如三条银链悬挂在山间。游客们或在潭边拍照,或在步道上漫步,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晴天时的傍晚,兴隆社区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妇女们跳着欢快的广场舞,孩子们在篮球场上奔跑嬉戏。这个由移民搬迁组成的社区,配套完善得让人羡慕:污水处理厂、5G基站、社区工厂一应俱全。一位村民说她在天麻加工车间上班,每月能挣3000多元。“搬出山沟住进楼房,孩子在镇上新学校上学,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她笑着说。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近三年,峦庄镇新建了27公里产业路,标准化卫生室实现村村覆盖,农村淘宝服务站让山货直通城市餐桌。2024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35万元,是2020年的4倍。
向生态要效益,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峦庄镇的故事告诉我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在于怎么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这里,每一片森林、每一棵天麻、每一条溪流,都在诉说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