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坚强堡垒 树先锋形象 促科学发展
陕西旗帜网
Sxdjb.com 陕西旗帜网
陕西宁陕:“两山”理念引领生态富民路
时间:2025-08-25 17:09:40  来源:  作者:张荣根 程家丽

 

地处秦岭核心区的陕西宁陕县,享有“秦岭之心”的美誉,这里不仅是国家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引汉济渭”工程不可或缺的水源涵养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6.24%,位居全国前列,广袤的530万亩林海不仅是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秦岭四宝”的栖息乐园,更是蕴藏着丰富多样的秦岭道地中药材,堪称“秦岭立体资源宝库”“自然生态大观园”。

 

62.jpg

依托优越的生态本底,宁陕县多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推进培育特色农林产业、启动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开展“中国绿都”研究、探索碳汇交易试点、申报双储林场建设、开展康养试点创建等工作,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实现了从生态“高颜值”到发展“高价值”的华丽转身,逐步走出了一条实林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筑牢生态屏障,守好绿色家底

 

宁陕县坚决扛起生态保护责任,对240万亩天然林实施严格的“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创新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三长协作、“县+镇+村”三级管护,“大数据+无人机+智能监控”三项技术支撑的林业治理新模式。建成林长制智慧巡林系统,在重点区域布设100个智能监控摄像头,将全县科学划分为1100个网格,聘用各类护林员、网格员1500名,实现森林防火、林政管理、森林病虫害等实时动态监管,切实推动“林长制”迈向“林长治”。同步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26万亩、人工造林32万亩、森林封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天保工程实施前的75%提高到目前的96.24%。如今,宁陕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获评“中国天然氧吧”。近五年空气优良天数年均达350天、出境断面水质持续保持国家Ⅱ类以上标准,生态屏障愈加牢固。

 

做强林下经济,激活富民动能

 

宁陕县始终将发展林下产业作为推动“两山”理念转化和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编制林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产业链建设方案,从组织、资金、科技三方面强化保障。修订完善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覆盖核桃、板栗科管、中药材种植、蜂蜜、林麝养殖等特色林下产业,确保惠农资金精准落地。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成立核桃、板栗、林麝、中蜂、兰花6个林业产业协会、专家工作站,推动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做强菌药果畜”主导产业,打造优质产业品牌,培育规模以上农林产品加工企业7家,农民从事生态农林产业实现年人均增收2800元。目前全县已建设生态旅游和民宿、天麻猪苓中药材、食用菌和鲜食玉米、包装饮用水、山珍美食和商贸五条重点产业链。

 

拓展康养业态,释放生态价值

 

宁陕县立足森林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森林康养+”新模式,高标准编制全域森林康养总体规划,明确以“秦岭之心·康养绿都”为发展主线,推动康养与旅游、文化、农业等深度融合,基本形成了产业兴、城乡美、百姓富的森林康养新格局,成功打造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康养品牌和体验基地,生态价值转化业态持续丰富。

 

创新机制体制,转化路径更宽

 

全县充分挖掘森林四库(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探索生态价值多元实现形式。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调整60万亩集中连片商品林用于“双储林场”。成功签出西北地区乃至秦岭区域首笔100万元林业碳汇减排项目和600万元林业碳汇交易合同。相继启动了两轮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筛选森林康养龙头企业开展“三权分置”试点,鼓励林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累计流转林地经营权2.94万亩、交易额180万元,带动167农户年均增收1.1万元,有效激发了林业发展内生动力。。

 

下一步,宁陕县将继续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不断拓宽“林海”变“钱库”的转化通道,让全国森林第一县的绿色底蕴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最亮丽的底色。张荣根  程家丽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重点推荐
最近更新
热点信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时空中国 | 免责声明 | WAP
时空中国策划制作 陕西关注网2021第二版  法律顾问:陕西标典律师事务所 郭雪平主任  陕ICP备15004772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