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文化演出消费门槛,提高文化惠民演出的专业性、便捷性和时效性;用好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用好新技术新媒介,积极拓宽文化惠民渠道;不仅探究人们对文艺的共性需求,也“破题”不同人群的个性需求……这一切,都让优质文化产品走上了更好抵达人民群众的一路通途。
“小卡片”搭起“零门槛”的“供需桥”
2023年11月,2023年西安文化惠民卡再一次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发放。这一面向群众公开发放的电子惠民卡,是西安市近年长期坚持的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便民利民惠民的举措。办理这张卡,市民只需充值100元,便可享受价值500元的文化惠民卡值,其余400元均由政府补贴。有了这张卡,市民可以超低价购买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等产品和服务,观看西安多个剧院中的大量精彩演出,其中不仅有本地剧团佳作,更不乏国内顶尖乃至国外一流的舞剧、歌剧、儿童剧、音乐会,科普互动创意秀。
“看一场就轻松回本,剩下的等于免费看,轻松实现‘刷剧自由’!”西安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王可可兴奋的发现,今冬,西安文化惠民卡新增了购买权限——除了西安市户籍的市民外,在西安上学的大学生同样享受购买权限,“这可太棒了,我已经圈定了不少新年音乐会,准备艺术跨年!”
从过去的“高端演出进门难”,到如今的“大众畅享艺术宴”,这源于不断落地的好政策——以高额度补贴票价,帮助市民、观众“把看剧成本打下来”。“近年来,西安先后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市财政每年落实专项资金补贴文化惠民演出市场。”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资金杠杆在惠及老百姓的同时,也激活了演出市场,吸引头部演出、各类优质剧场演出不断档,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
让优质剧场演出丰盈市民“艺术篮子”
“不让高居不下的票价,把有观演需求的群众挡在剧场门外。”怀抱这样的宗旨,2023年,西安不仅助推文化惠民卡不断升级,还持续开展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艺术普及公益活动,丰富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盈市民的“艺术篮子”。
自2023年8月持续至12月的“2023年西安市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季”系列活动就是其中一例。“西安市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季”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市财政局主办,开元大剧院、陕西大剧院、西安音乐厅、高新果核剧场、西安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厅爱艺中心等高端艺术殿堂、乐团承办。2023年8月至12月,演出季以“户外演出”+“剧场演出”相结合的方式,推出30场完全免费的高水准演出,向城市敞开文艺怀抱。这些演出包含古典、爵士、流行等丰富多彩的音乐现场,以及亲子、舞蹈、话剧、喜剧等,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喜好。
公益演出为大众构建出舒适的艺术空间,于是,从秋暑炎炎,到冰雪之冬,西安的剧场中总是一派热闹场景:有一家三口津津有味地欣赏着音乐剧表演,度过周末时光;也有教师节专场后,老师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留下“没想到能在教师节收到这么好的礼物!谢谢你们!”的惊喜赞美;有艺术爱好者对公益专场网络预约平台的“场场守候”;也有主办方为了让戏迷们赏乐,精心构筑起的舞台温馨氛围营造。
当在家门口,伴随着微风日落,走进剧院度过闲暇时光成为西安人习惯的日常,惠民演出通过实实在在的优惠,引导更多的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无论是热爱音乐、钟情舞蹈,抑或痴迷,不论是“艺术发烧友”,还是“艺术小白”,都能在城中畅享属于自己的文化大餐。
不少市民,也因此对艺术有了更多新感知和新发现,并在网络平台纷纷“晒”起自己的“观后感”:“名家大团,字正腔圆——秦腔戏原来如此让人回味,年轻时并不喜欢,今天却开始爱了!”“今天的惠民演出是在可以容纳1400人的大厅演出,我第一次听到了现场演奏的音乐会,原来现场艺术是这么震撼,太给力了……”
赋能惠民舞台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
伴随文旅融合成为消费新热点,在推动城市消费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西安在“文化惠民演出”的布局中,尝试将部分文化惠民演出安排在了以开放街区为场地的社区中,构建出城市“人文游”的重要一景,惠及市民的同时,也让海内外游客深度感知文化气息氤氲的城市特色烟火气。
钟楼脚下,易俗社文化街区的露天戏台是百年易俗社惠民演出的“主战场”。伴随《三滴血》《柜中缘》《三上轿》……经典好戏在这里开唱,不论晴雨,总有数以千计的市民游客将街区广场挤得满满登登,沉浸其中。若逢年节假日的旅游高峰,在易俗社街区看演出的人群中,更多了大量外地游客和年轻人的身影。“秦腔是陕西文化的代表,露天戏台唱起大秦腔,大家免费看,真羡慕西安人的生活,特别有味道。”厦门游客王女士感叹,自己从惠民演出舞台的露天秦腔演出中,看到了西北戏曲艺术的魅力,更看到了西安传统文化的活态魅力。
大唐不夜城的“新春特别展演”、曲江竞技中心前的“春节惠民专场演出”中,则出现了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的身影——这支曾数次登上央视春晚的杂技“天团”,近距离向市民游客尽显“绝活”,也为各大旅游景区不断聚集人气。在许多市民和游客“原来那个只能在屏幕上看到的天团就在我们身边”的惊呼中,文化惠民与城市旅游正融为一体,形成了显著的带动效应。
惠享大众的文化盛宴,唤醒一座城市的文化热情,打开的则是古都艺术惠民生活新体验的品牌效应。深入西安市各区县的社区、村庄、学校的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志愿服务队,以“文明城市有你有我”“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等为主题,结合城市文旅IP,融入非遗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等内容开展非遗惠民展演、“村晚”等活动,更打造出“群文+志愿服务”的文化惠民新模式。
云平台云助力让“惠民演出”有了新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安,近年来文化惠民演出与市民共享的城市美好日常早已不止在线下——不断升级、优化既有的资源优势,创新场景和服务,让“云端线上”正成为“惠”西安人民,乃至“惠”全国人民的“拓维新阵地”。
从《生龙活虎奏新春》云上音乐会在秦岭野生动物园开启,让全国观众大呼新奇过瘾;到桂花飘香时,大雁塔脚下一年一度的西安交响乐团户外公演线上线下同步播出,海内外乐迷共赏雅乐成风;从西安国际儿童戏剧展演充实“云戏剧”公益展演板块,带动大量国内精品儿童剧线上亮相;到依托“秦岭视云”APP,2023年西安市戏曲进乡村活动实现了100%的网络直/录播率……
当不同形式惠民演出有了“云助力”,文化惠民演出多形态、多渠道地提速发展,在展示古城文化特色和魅力的同时,更适应了许多当代观众“线上看演出”的新习惯,不断释放出创新发展的“燃”动能。
“让艺术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艺术”,伴随这句话越来越深入地走入西安百姓生活中,文化惠民活动打通了文化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在西安的广场上演动人的交响,更用斑斓的“画笔”为市民的幸福生活不断添彩,诠释着“‘C位’是百姓,舞台在基层”的城市表白。
这是属于每一位市民的文艺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