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坚强堡垒 树先锋形象 促科学发展
热词排行:龙华 柠条塔 陇县 紫阳 扶风
陕西旗帜网
Sxdjb.com 陕西旗帜网
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
时间:2020-04-17 10:46:10  来源:  作者:刘强 曹瑞

县委书记.jpg

——记岐山县委书记苏少敏
 
debfd097-668a-4548-bdc1-5b8f44a1b787.jpg.jpg
 
四月十日,苏少敏(右)来到惠民新村木子口袋加工厂了解生产情况。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我们要全面夯实基础工作、统筹推进面上工作、精准发力点上工作、严格规范室内工作,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脱贫攻坚战。”岐山县委书记苏少敏性格温和,说起工作来却毫不含糊,铿锵有力的一番话,展现了他带领群众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岐山县素有“周礼之乡”“青铜器之乡”的美誉,是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让群众脱贫增收?苏少敏说:“我们要做大‘一碗面’经济,突出发展优质小麦、蔬菜水果、生猪养殖、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把更多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推进产业扶贫、扩大就业扶贫、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高标准推进‘两房’建设。”
优势产业成为“摇钱树”
    4月10日下午,细雨绵绵,在雍川镇马江村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57岁的贫困群众袁宗怀正在拾掇苗木。“在这儿打工收入咋样?”苏少敏上前问道。“按种的苗子算钱,我一天能挣80元到120元呢。我老婆也在这里打工,家里两个人挣钱,收入比以前好多了。”袁宗怀乐呵呵地说。
    “宣旗营苗木花卉基地占地3500亩,主要繁育樱桃种苗,栽植苗木花卉及中药材,现有绿化苗木存量210万株、花卉存量1200万株。2019年苗木花卉收入1200万元,群众务工收入达200余万元。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流转300亩土地,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并把6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股份经济合作社。”宣旗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袁占绪站在田垄上向苏少敏介绍。
    “今年我们还将引导全村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优先吸纳贫困户入园务工,让群众同时享有园区分红收入、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土地流转收入和入园务工收入,实现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园里的花全部开了,美得很,到时候再请苏书记来赏花看景!”袁占绪说。
    为了充分发展农业,岐山县组织各镇、各部门负责人赴陇县、千阳县实地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围绕县委确定的“一碗面”发展目标,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推广“嵌入式”产业扶贫模式,向18个贫困村拨付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960万元,建成设施瓜菜基地6000亩、花卉苗木基地300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新栽苹果、猕猴桃3500亩,新发展花椒、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2300亩,养殖中蜂1000箱,带动2572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扶贫搬迁照亮新生活
    “最近生活怎么样?孩子们上学有没有困难?”坐在贫困户朱小平窗明几净的新家里,苏少敏和主人拉起了家常。朱小平于2018年住进了位于岐山县惠民新村的这套新房,他说:“以前在村里住的房子又老又旧,房子里光线也不好,我自己掏了1万元加上建房补助,终于住进了干净漂亮的新房,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惠民新村目前安置了移民搬迁户125户369人,其中扶贫搬迁120户360人、避灾搬迁5户9人。按照“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最大户型面积不超过120平方米、群众自筹资金人均不超过25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标准,实现了搬迁群众100%集中安置。
    惠民新村木子口袋加工厂里,贫困群众邢彩侠正在用缝纫机做帆布袋。这家小小的村镇工厂现有员工15人,包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人,邢彩侠就是其中之一。“我腿脚不方便,不能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一个月能挣1200多元,孩子也上了大学,家里情况越来越好了。”邢彩侠边操作着缝纫机边说。
    苏少敏说:“不仅要让群众住上新房子,还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岐山县积极培育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脱贫“社区+”模式,成立安置点凤仪西路新型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和农业园区,提高搬迁群众融入度、就业率。在安置点发展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约11万千瓦,产生经济效益约9万元;在小区对面流转土地200亩,建设移民搬迁农业产业园,主要种植葡萄等,安置搬迁群众就近务工,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扶贫扶志增强脱贫主心骨
    “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户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动力,营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舆论氛围,要抓好扶贫扶志这一关键点。”苏少敏说。
    岐山县京当镇小强村通过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广覆盖开展脱贫攻坚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坚持将服务群众作为扶贫扶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创业需求,积极联系县农业技术部门、县就业局等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群众生产生活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技能培训会,把普通劳动力提升为技能劳动力;通过“爱心超市”奖励鼓励,设立“红黑榜”正反教育,激励群众向先进看齐,树立正确荣辱观,自力更生脱贫。该村先后有14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1545户2629人脱贫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十大提升行动’,5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和122个扶贫项目,确保脱贫质量。聚焦‘一碗面’发展目标,抓好20万亩小麦、蔬菜、水果,20万头生猪养殖等产业空间布局,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加强基础管理和动态监测,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针对性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确保不新增、不返贫。”谈起接下来的计划和目标,苏少敏信心满满。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重点推荐
最近更新
热点信息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时空中国 | 免责声明 | WAP
时空中国策划制作 陕西关注网2021第二版  法律顾问:陕西标典律师事务所 郭雪平主任  陕ICP备15004772号-1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