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嵯峨山、关于“北五台”、关于悟空塔,于我心中,一直懵懂无知,父亲在他60多岁的时候就经常给我念叨“北五台”,给我讲述倚天门,给我谈及悟空塔及灵泉,浅薄的我竟不以为然,只当父亲讲了个传说故事。在他多次的要求下,都没跟他去一探究竟。
几十年来,我不下百次的途径嵯峨山下,眼里它就是一座不甚浓绿的荒山,至于它的由来,它的传说、它的故事,丝毫未曾在我的心中生起好奇与涟漪。
这年,父亲76岁了,为了圆他攀登“北五台”的经年夙愿,在辛丑年立夏时节,我跟着父亲试图爬上这座被我谬解为荒山野岭的关中胜山——嵯峨山!然,终未能如愿爬上那座萦绕心间的、充满故事的、有着久远积淀的厚重之山,但我依然想写下这些文字,因为经历、因为纪念!
游览巍巍嵯峨 竟知悟空在此
辛丑年立夏时节跟着父亲探古迹之悟空禅院篇
悟空禅师塔(又称振锡塔)位于陕西省泾阳县的嵯峨山,1982年,悟空塔被泾阳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所立的“悟空禅师塔”碑记载:悟空禅师塔为纪念唐代悟空禅师而修建,始建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大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修。塔下有一石鼓,上刻文字记载悟空和尚的生平。
悟空塔为六角五层楼阁式砖石塔,残高13.30米,底层每边长2米。塔基和塔身一、二层为石砌,以上为青砖砌筑。底层和二层辟券门,三层辟券窗;一至三层各面均设有小龛。层间叠涩出檐,施砖雕斗拱、额枋、菱角牙子。塔顶平砖攒尖,塔刹无存。底层嵌塔铭1方,载沿革及重修事宜。
悟空禅师,京兆云阳(今泾阳县西北)人,俗姓车,名奉朝,法号达摩驮都,谥号悟空。生于唐开元二十年(733),圆寂于元和七年(812),鲜卑拓跋氏之后。19岁入朝为官。21岁时,唐天宝十年(751),奉唐玄宗敕命,随中使张韬光一行40多人,带着国书和礼品出使西域的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顺利完成使命即将启程回国时,车奉朝却因为感染疾病只能留在健陀罗国,病中他发愿“如待病愈,愿落发为僧”。随后车奉朝皈依佛门,拜舍利越摩为师,赐法号“达磨驮都”,名法界。之后游历北天竺、中天竺等地,访师求道,觐礼佛迹,苦习梵文,潜心于佛门圣地,悉心研究佛学经典。后来,他思念故土,要求回国。舍利越魔赠与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及佛舍利等圣物。回国途中,他在龟兹(今新疆库车地区)停留一年多。此间,请龟兹莲花寺高僧莲花精进将《十力经》翻成汉文。后又到北庭(今吉木萨尔)请于阗僧人尸罗达摩将《十地经》和《回向轮经》翻成汉文。悟空禅师在外近40年后,年近6旬于贞元六年(790)回到京师长安,并带回舍利佛牙及多卷经书,进住章敬寺,德宗李适赐“天恩宣付左神策军”并赐法号“悟空”,敕受为“壮武将军宋右金卫大将军员处置同正员兼试太常卿”。随后回云阳拜谒双亲亡灵。永和七年(公元812年)正月二十三日,悟空禅师圆寂于长安护法寺,终年82岁。悟空圆寂后,归葬故乡的嵯峨山二台之顶,唐懿宗李漼拨银,命僧人主持,在悟空家乡附近的嵯峨山上,为悟空修建了振锡寺和悟空塔以为纪念。
贞元十六年高僧圆照编撰《贞元释教录》时将《十力经》收入,不久圆照访问悟空,将悟空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写成《悟空入竺记》。《悟空入竺记》随被收进《贞元释教录》,并成为《十力经》的序言。于是悟空在印度、西域的经历和莲花精进的事迹方被记入史籍。宋代赞宁根据《悟空入竺记》的资料,又经补充,在《宋高僧传》“译经篇”中正式为悟空立传。另外,赞宁的《宋高僧传》里也为悟空立有《唐上都章敬寺悟空传》。
据有关专家考证,悟空禅师就是《西游记》中的美猴王孙悟空的原型。但实际上孙悟空和真正的唐玄奘不是一个年代的人物。唐玄奘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且如同《西游记》一样去往西天求取真经,不同于小说的是,唐僧是只身一人去往西天取经,并无陪同。
真实的唐玄奘于公元627年启程前往天竺取经,公元646年回到长安带回657部佛法,并于长安建成大雁塔用以储藏佛法。公元664年辞世,享年62岁。在三藏法师辞世66年后,悟空禅师出生。
因此,悟空禅师和三藏法师的交汇只有两处,一为唐朝高僧,二为同往天竺求经。除此之外并无交集。
唐悟空学佛译经,为中外文化交流、政治经济、商贸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700多年以后,在作者吴承恩的笔下变成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生活原型,悟空法师享誉了唐朝西天取经众多高僧“第二”的美名。(本文参考相关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